2025新年伊始,在“问道”班学员对学习的期待与渴望中,复旦大学“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第二期第二季培训如约而至。
为了给学员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加深相互了解的机会和平台,促进班级内部优秀经验的交流与分享,1月7日晚,第二期第一次“学员沙龙”活动顺利举办。
本次学员沙龙由上海赛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洁主持,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出席沙龙,六位“问道”班第二期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不同角度畅谈如何做实、做好、做新养老服务的经验与构想。
做实 /
吉林省裕宸商业(集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旭做题为《照护分级的标准化探索》的主题分享。他指出《照护分级标准化》不仅可以基于管理视角审视服务流程,还能从客户立场衡量服务体验,通过将各个照护等级的服务项目、服务频次、服务标准进行精细化分级,进而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服务质量控制与保障目标,通过构建管理者、服务者与客户三方对于照护等级的统一认知和评价,为质量管控与监督提供清晰且可量化的参照基准,从而保障服务质量的连贯性与稳定性。二是成本控制与效率目标,通过对照护分级标准化,实现收支对应、质价相符。以成本定收费,精准匹配长者需求,家属更容易认同收费标准;优化资源配置,一线照护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收入挂钩,促使服务精细化、规范化。三是数据收集与分析目标,服务内容的一致性为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提供保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而推动服务流程数字化转型,实现经营管理数据信息化,进而实现连锁化。
北京优跃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亚群做题为《数字化赋能连锁运营》的主题分享。她认为养老机构连锁化运营的基础是要有一套完整、标准、可复制的运营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如何让这套体系可以执行落地?那就需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需要把业务分解。根据以人为本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过程理论,高质量的服务来源于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分析,通过专业性评估、服务计划制定、责任到人、合理量化、有效监督,从而形成一个跨学科联动的有效服务闭环。而技术的进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一套成熟的养老ERP系统可以将上述环节有效打通,进而让服务过程可视,让服务质量可控。
做好 /
重庆惠源家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晓虎做题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的市场化探索》的主题分享。他对惠源家建设运营的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进行了深入剖析,就养老项目如何实现市场化这一难题,他提出三个观点。一是确定业态划分,从项目的区域、面积、租期、市场需求、出床率、成本测算等进行市场分析,从而决定项目定位是“机构养老+服务”,还是“社区养老+服务”。二是规划市场产品,通过调研,设计运营产品,并根据产品对空间、硬件、动线等的需求,指导项目建设的区域划分、预算投入、建设落地以及市场营销。三是在运营中优化,不仅要紧贴政策,开展长护险居家服务、适老化改造、用品租赁等业务;还要紧贴市场需求,探索开展康复理疗、托老托小、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特色产品超市等服务。
溢彩同生(淄博)居家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文做题为《“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的主题分享。他认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有望形成一种新型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业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优质的养老服务。
做新 /
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王业做题为《“大城小农”银发社群与积极养老服务运营计划》的主题分享。“大城小农”银发社群是指紧跟政府的政策导向,结合园艺活动与积极老龄化理念,开发一个集可食种植劳作、社群互动服务和商业共创于一体的银发社群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多元化生活服务需求。该服务平台通过“提供社群服务,打造公益样板和商业共创共赢”三个步骤,在线上线下同步沉淀客户,鼓励老年人既做产品的消费者,也做产品的生产者;在提供适老化消费服务的同时通过 “产品主理人孵化”的赋能服务,形成“消费即IP”的商业裂变循环,探索“就业型养老”的养老新模式。
青岛小袄关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秋实为大家分享了小袄关爱居家长辈服务平台的落地实践经验。在需求方面,他提出居家场景的重点目标人群是活力长辈及未失能但身体弱的长辈,要深入挖掘这些长辈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需求,同时对这些需求的时空条件、频次、价格等做好分析,并以此来搭建合适的产品服务矩阵,在落地过程中要把建立信任放在第一位,足够有耐心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在供给方面,他强调每一项服务都需要关注原有业态的特征,通过整合或微创新的方式最大化服务匹配效率,同时要做好SOP,以体验驱动的方式做到优胜劣汰。最后,他强调居家服务对象是长辈,营销对象是子女(家属),照顾的是家庭,做到这三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