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老龄中国”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以“高质量发展与老龄社会创新”为主题,国内老龄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界及业界代表汇聚于复旦大学校园,共同探讨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和更高效的治理,以推动老龄社会创新和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彭慧胜,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吕晓莉,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彭希哲主持大会开幕式。
彭慧胜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主办的“老龄中国”大会已走向第四个年头,实现这一成果绝非易事。在过去的一年里,老龄研究院围绕人口老龄化的前沿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致力于推动决策咨询、交叉学科培育,组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养老领军人才研修项目、养老机构院长高级研修班,并即将招收第一批“老龄事务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A)。老龄研究院作为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智库,致力于贡献智慧、推动理论创新。本次大会,复旦大学将立足于更具有创新意义与未来畅想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汇聚智慧,碰撞思想,共同探讨老龄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吕晓莉副会长代表中国老龄协会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肯定了老龄研究院成立三年来的研究成果,并表示未来应聚焦以下四方面问题共同推进老龄社会治理的研究创新和理论创新:一是发挥好学术研究的前瞻性优势,聚焦老龄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问题。二是发挥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优势,聚焦老龄科学的理论前沿问题。三是发挥学术研究的精细化优势,聚焦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发挥学术研究接地气的优势,聚焦老龄群体急难愁盼的问题。
关信平会长代表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养老服务尤其要关注养老社会保障和长期照料服务质量,当前质量短板的背后存在一系列机制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的问题。未来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全民广泛参与,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共同负责,才能真正做好老龄社会当中的各项工作。需要探索公共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探讨一种非营利机制,由此将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与公共资源结合起来,让全体老百姓能够获得可支付、可及的高质量服务。
在开幕式上,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代表腾讯集团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用以建立老龄研究院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和相关研究项目,首期捐款350万人民币。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向陈发奋先生授予捐赠奖牌。
陈发奋先生与彭慧胜院士共同为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揭牌。据悉,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负责运行和管理。中心在为学科发展服务的同时,也将致力于推动老龄交叉学科、社会计算等专业学科的发展,并作为老龄研究院老龄事务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实训基地。未来中心的研究不仅能够为老年群体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理解,更能够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AI向善型老龄社会建设提供新质生产力。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诗雨介绍了AI向善语料库的建设情况,发起了“AI向善语料库第三期共创倡议”,旨在构建一个更有人文关怀的语料库。在语料共创的基础上,拓展应用的共创和研究的共创,希望与更多研究者和团队共享数据和技术,合作共研“AI向善语料库”,从而帮助AI连接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内心秩序和心灵感受。
论坛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桂世勋获颁“复旦老龄研究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数十年来为中国人口学和老年学研究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为桂世勋教授颁发证书,桂世勋教授发表了获奖感言。
在大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与华龄出版社共同启动“老龄中国”出版工程。为深入贯彻民政部等14部门《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三家单位共同打造“老龄中国”出版工程。出版工程将包括学术专著,研究报告,政策咨询,科学普及和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和内容。
彭希哲教授在会上发布了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也是“老龄中国”出版工程的首部力作——《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全书以三卷的架构,系统阐述了银发经济的定义、特征、政策演变、发展规模预测及多领域发展实况与挑战。深入分析了备老人群的消费特征与趋势,系统探讨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投资规模等核心驱动因素,并据此对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展现了银发经济的盎然生机与广阔前景。报告提出了既具前瞻性又富实操性的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随后,吴玉韶教授发布另一项年度研究成果:《养老机构院长研究报告》。2024年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题调研,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座谈会、个体深度访谈等,形成了国内第一份关于养老机构院长的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报告。报告深描院长群体画像、构建能力素质模型、详解面临的挑战及期盼。为推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院长们有“六盼”:一盼综合监管标准统一;二盼智慧科技助力养老;三盼良好的舆论环境;四盼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五盼完善的法律法规;六盼养老金融创新支持机构发展。
本次大会的主旨演讲由南开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主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教授汪泓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罗娟,复旦大学长寿与衰老研究所所长、教授石雨江,河北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王金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林义,腾讯SSV 时光实验室银发行业专家王楠,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胡湛做主旨演讲。
汪泓教授和罗娟教授分享的题目为《健康老龄化下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她们从全球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理念、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与前景、老龄产业发展战略考量的领域与举措四个方面探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老龄产业发展,并提出老龄产业市场未来发展的十点战略考量。
石雨江教授发言题目为《解码衰老:表观遗传营养学与基因编辑在促进健康长寿中的作用》。他指出,表观遗传密码是影响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所处的环境会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基因活性,表观遗传就像一个开关一样对基因进行调控,从而能够影响衰老的表现和过程,并最终影响寿命。复旦大学长寿与衰老研究所将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开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的慢病管理体系研究和推广,为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中国智慧。
王金营教授分享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人口规模回旋空间:基于养老服务业发展》。他认为,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也能够部分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通过养老制度、社会分配制度、输送策略和财政财务制度,尽量缩小由于制度设计带来的养老需求,并在充足发挥人口规模回旋空间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增大有效劳动力,进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林义教授以《跨学科视野下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路径优化》为题做分享。他指出,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强化跨学科引领,跳出传统多层次养老保险的既有制度框架和认知体系。强化问题导向,重视制约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强化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的照护服务、风险管理、社会融入及心理援助的服务支持。重视数字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更大范围的跨学科集成,数字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的双轮驱动。
腾讯SSV时光实验室银发行业专家王楠携多年沉淀的实践经验与前沿理念,展示了“数字技术助力养老创新”探索成果。自2017年成功推动深圳养护院改革后,腾讯SSV时光实验室利用AI、物联网技术,为养老提供智慧方案。2021-2022年,提出AI算法降低家庭安全风险。2023-2024年,推出“共同守护计划”提升居家安全。2024年,启动“银发科技伙伴计划”支持科技项目,助力智慧养老产品服务落地,提升健康养老智慧化。科技助老,共创共益,腾讯以技术之力,持续赋能养老事业的创新发展。
胡湛教授以《关于养老的未来想象》为题,探讨了人与社会、技术和文明的复杂互动。他指出,“养老”(Chinese Yanglao)一词不止有功能性内涵,更具文化属性与本土特质。当下数字技术与养老深度融合,催生出数字复生涉及的情感经济、伦理困境,及机器人养老应用的道德思考等前沿议题。展望老龄研究发展,需构建兼具说服力和前瞻性的叙事框架,在技术突破、社会变迁背景下,探寻契合时代脉搏的新发展路径。
本次大会还设置五场专题论坛,分别是“人口发展与老龄社会保障”论坛、“AI 向善与数智养老”论坛、“‘问道’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老龄心理与健康治理”论坛、“‘老龄中国’青年学者论坛”。逾二百位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二十余家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与老龄产业机构等相关代表,以及“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学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通讯员:周祥、王尚慧、尹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