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家庭发展研讨会分论坛一: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政策与建设的思考
来源: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更新时间:2024-10-23阅读次数:

2024年10月19日下午,第五届家庭发展研讨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发展”分论坛一“新时代家庭政策与家庭建设”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东辅楼205教室成功召开。


论坛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主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陈友华总结点评,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缪佳和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副所长陈蓉参与与谈讨论。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杨雪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茅倬彦,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共六位嘉宾依次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研究员围绕“对新时代家庭政策与家庭建设的几点思考”进行主题发言。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如何在顺应当前家庭小型化、独居化/空巢化、农村家庭支持弱化等新时代社会变迁趋势的背景下,确定今后我国家庭政策与建设的重点;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依托社会化服务与新技术更好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三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0-15岁、16-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不同年龄段群体确定实施重点从而加强家庭的发展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陈卫教授以“2000-2020年中国青壮年独居水平的变动趋势”为主题做分享发言。研究立足于独居人口快速增长的现实背景,面向20-49岁青壮年等研究对象,对2000、2010以及2020年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采用因素分解的方法分析我国青壮年的独居水平与趋势,并分别对青壮年独居水平时期变化、青壮年独居水平性别差异和青壮年独居水平城乡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我国青壮年独居水平大幅度上升,其中独居倾向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是主要驱动因素,婚姻模式变迁的影响较小,但是不同年龄存在明显差异;男性青壮年独居水平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存在独居倾向上的差异;城镇青壮年独居水平高于乡村,人口流动性是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杨菊华教授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中的家庭建设”主题做分享,从家庭建设的核心内涵出发,提出家庭建设包含四个关键维度:生计建设、德行建设、环境建设和能力建设。家庭建设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原子,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家庭建设的根本保障。她提出,深入发展中国的家庭建设,更加需要激活个体与家庭的原生动力,激活社区与社会的桥梁作用,突出政府与国家的支撑功能,建设全方位的家庭支持体系,倡扬家庭文明新风尚。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雪燕教授分享关于“生育政策转型背景下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一个跨时空分析框架”的主题研究,从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现状为切入点,阐述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概念的演变和测度,并基于角色理论、生命周期等理论,构建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的跨时空分析框架。研究为针对不同行业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女性平等事业做出更多贡献、为政策发展提供更多思路、方向和建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茅倬彦教授分享的主题为“丈夫育儿参与促进了女性就业吗?--基于CFPS 202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她以2020年CFPS微观数据为基础,从家庭微观视角来看待女性就业问题。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四点结论:一是丈夫育儿参与能够显著促进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二是丈夫育儿参与通过减少女性在家庭领域的照料时间和家务时间,进而促进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三是女性及其配偶的性别不平等观念均会抑制丈夫育儿参与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四是丈夫育儿参与对35岁以下、拥有3岁以下子女的女性影响更大。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申琦教授以“机器人走进家庭:人机关系构建及其对中国家庭关系的影响”为题,以技术如何进入到人的生活为切入点,分享了在老年家庭中放入47台机器人后的长期观察研究,从技术因素、家庭因素、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三个维度探讨了机器人进入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影响因素, 并从“双向驯化”“自我塑造”“亲密幻象”三个角度分析了老年人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动情况,最后,从“数字反哺还是数字互哺”以及“代偿养老与远程陪伴”这两个角度探讨了人机互动对家庭关系的重组。同时,还探讨了城市多胞胎、单胞胎不同家庭结构中儿童社交机器人使用中的父母干预,以及机器人中介下的亲子关系等,为理解智能技术对新时代我国家庭发展的影响提供人机传播理论视角与经验数据。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教授围绕新时代家庭政策与家庭建设对上述发言进行了总结点评。首先,我们要思考未来中国家庭发展的新趋势,并在思考家庭问题时分年龄段进行针对性探讨,例如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增强其社会支持等。其次,自2020年以来,我国社会中的单身人数增加,比例急剧扩大,是否能用客观的指标或者量表等来进一步分析单身的原因、年龄结构等。此外,政策的取向不能局限于单一视角,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否要从多视角看待。最后,随着机器人进入老年人生活后,原有的人际关系逐步向人机关系转变,老年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为未来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通讯员:邱纪东、朱俞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