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下午,第三届老龄中国发展大会之“老龄产业与养老金融”分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3 报告厅举办,复旦大学“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学员和养老产业、金融行业,百余人参加本场论坛。论坛分为两个半场。上半场“主旨演讲”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教授主持,邀请5位政界、学界、产业界嘉宾做精彩的主旨演讲。下半场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杨丽君主持,邀请 “问道”班4位学员代表与4位金融行业资深人士展开面对面研讨。
“问道”圆桌背景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都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国务院、“一行一局一会”,也密集出台一系列养老金融相关政策。那养老产业与养老金融如何协同发展,我们如何理解并做好养老金融这篇文章呢?
为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场论坛特别邀请来自养老行业、银行、保险、证券业资深专业人士,通过几轮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推动老龄产业和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养老金融概念新、覆盖面广,本次研讨主要围绕“产业养老金融、个人养老金融”方面。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相关问题研究。今年7月,成功举办了“老龄金融创新研讨会”。在今年老龄中国发展大会主论坛上,吴玉韶教授发布了《老龄金融发展研究报告》、《长期护理保险研究报告》。
之所以取名“问道”圆桌,因为复旦大学“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学员们积极参与本场分论坛。“问道”班,是复旦大学精心打造的国内养老领域高层次的研修项目,面向立志于深耕养老产业、拥有多年从业经历的高管,通过专业化、系统化、阶段性的培训培养,共同“问道”破解养老业难题的中国方案。产教融合是该项目特色之一,本次圆桌就是一次很好的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的机会。
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的诉求
上海海阳大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超,结合自身20年养老行业经验,深感养老金融对于提升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能力、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建议养老金融下一步可以在4个方面继续“创新”,一是政策创新,实现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二是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三是模式创新,海阳从公建民营到BOT,未来希望探索BOO、与金融机构“轻重结合”的模式;四是人才培养创新,养老行业除了需要专业医疗服务管理人才,更缺懂金融、懂数字化管理的人才,问道班很不错,致力于培养更高端的养老领军人才。
浙江嘉科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英女士介绍,公司发展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但作为一家典型的以轻资产为主的科技型服务企业,传统渠道融资较难。所以也在尝试多层次风险共担股权合作模式,同时善用政府对于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努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吉宝养老业务投资副总裁张晓宇,结合吉宝养老品牌欣岳年即将于明年1月在南京开业项目的落地经验,提出养老用地的市场化供给相对稀缺,以及出让类的养老用地的金融属性界定欠缺等问题。下一步,吉宝也将探索与中小型保险公司在养老领域开展投资与产品方面的多层次合作。同时,他也认为,未来养老公募REITs也将出现,但需要类似保租房政策的支持以加速落地。对于商业长护险,参考美国经验,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建议借鉴个人养老金给予投保人一定税优政策。
亿翰咨询合伙人张小兵从第三方机构角度,认为当下养老产业面临困境,一是B端缺钱,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国央企、民企在进入康养领域初期有强烈的投融资需求,希望通过引进险资、申请专项债等方式解决投融资问题。二是C端不愿出钱,养老客户,有养老需求,有支付意愿,但购买能力有限。如何借助金融手段解决支付问题是关键。这就需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在消费场景上,能否创新性地提出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满足老年客户的消费需求。
金融行业如何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渠道管理部副总经理费斌从三个层面回应产业界嘉宾提出的问题。第一,产品层面,对公业务,总行推出“普惠养老贷,医养结合贷”,苏州分行响应政府要求积极推出养老企业普惠贷款;个人业务,推出“岁悦长情”个人养老服务联合计划。第二,对于养老企业智慧建设与投融资,打造养老平台构建“产业+金融”合作圈,最终形成养老服务生态圈。第三,打造专属老年权益,例如参与创建“银行-政府-企业”权益包等,更好服务客户。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创新发展办公室总经理罗日军认为,首先要明确界定“养老金融”的概念,这是最基础和关键的问题,他认为养老金融主要包含:养老财富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交行在这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积极的实践。其次,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侧重服务供给端;二是提升需求端支付能力;三是融合,包括与养老属性融合、与非银行金融资源融合、与数字化融合、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金融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是金融机构要将养老属性视为养老企业的根本属性和基础属性,据此提供产品和服务。
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企划部总经理焦巍巍从保险投资端和产品端进行阐述。从投资端来看,太保养投是保监会批准的第一家从事养老产业投资的平台公司,9年时间在11座城市布局13个太保家园,下一步也将尝试轻重结合,与养老服务业密切协作。在产品端,除了年金险,部分险企尝试的商业长护险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参照个人养老金推出税优政策。另外,可以参照美国做法,盘活老年人闲置不动产,政府出资改造后再作为养老公寓对外租住。
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基金经理刘潇从个人养老金的养老第三支柱的视角分享: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23年年中,4030万人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截至三季度,养老FOF的个人养老金份额约52亿,其中偏高风险偏好的养老FOF规模占比约30%。目前,兴证全球基金已经完整布局了低、中、高各类风险偏好的养老产品线,积极布局个人养老金,也希望未来养老金的第三支柱和第二支柱能融合打通,为居民养老投资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与机制助力。
一句话寄语未来
最后嘉宾们以一句话总结研讨,并寄语养老产业与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未来。
刘潇:为投资者努力提供良好的持有体验,力争改善持有收益,最终助力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和个人养老金事业的发展。
焦巍巍:希望 “保险+养老”真正服务到中产阶级。
罗日军:愿金融和养老相向而行,相互赋能,携手共进,加快融合,让天下老人无忧,让天下无忧。
费斌:中国银行愿和合作伙伴一起,在养老+金融领域共建生态圈,共享中行力量。
张小兵:投融资是引擎,消费是动力,如果这两个都能活跃起来的话,这个产业基本上就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钥匙。
张晓宇:给大家一点信心,我们说过去十年是养老产业化的十年,我认为那个产业化的十年是培育期、导入期,未来的十年我认为是养老产业的黄金时代。
陆晓英:非常相信有了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会给我们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徐超:养老产业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通讯员:李昊臻、杨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