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问道”班学员履职尽责,“两会”为“老”发声
来源: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更新时间:2024-02-06阅读次数:

近期,各地两会密集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尽责履职,复旦大学“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的学员中,有8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带着对“养老”的热忱,围绕相关话题,积极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倾听他们关于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声音。



“问道”学员“两会”展风


采徐  超上海市杨浦区人大代表上海海阳大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提案:关于深化“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建设的建议

当前养老服务体系中,社区养老服务尚存在资源供给不够足、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队伍不够强、政策体系不够全、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持续照料型社区”建设,成为了全新的时代课题。通过推进持续照料社区建设,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居住、医疗、康复、文娱等多元化需求,减轻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养老照护负担;还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有效促进全区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医疗保健、康复科技、物业服务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效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为此,徐超代表提出七点建议,一是政策支持,加强指引。建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全区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建设的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同时,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监管。二是规划设计,注重细节。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习惯和需求,将人性化理念融入规划设计的每个细节。三是保障服务品质,重质量。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四是多元服务,强化融合。除了基本的生活照顾外,还应进一步强化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五是数字化建设,科技赋能。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服务人员、床位、物资等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调配,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六是社会参与,全面统筹。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七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应不断完善和调整养老社区的建设和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需求。



王  威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大代表苏州市苏康养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提案:关于嘉兴市鼓励养老产业科技创新助力养老服务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养老产业科技创新显得愈发重要。为鼓励养老产业科技创新,王威代表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在养老产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二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养老创新平台,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与养老产业的合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开设相关和专业;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四是推广智能化养老服务,鼓励养老产业与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科技产品。



孙  陈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提案:关于加强我省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提案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这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参与社会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但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壮大的过程中,人才队伍的建设依然面临着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比如人才管理精度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继续教育不到位、人才发展通道不通畅等。为此,通过加强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推动社会工作者能力模型调整,加强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拓展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培养“大社工”人才等途径可以强化对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



丁壬淇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委员

裕福汇养老品牌 创始人

宝淇智康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提案:人口负增长格局下的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养老服务性配置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和老年人口递增,托育、教育、养老的服务及设施需求会有波浪式增减。除在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时,对未来改造转换为老年教育和养老服务设施预留可能性外。把现正面临生源稀少或关闭的学校资源利用起来,打造家门口养医教产“融合型养老机构”,持续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级联动模式融合,助力养老产业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对闲置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介入,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公建民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推动社会资本成为发展养老产业的“主角”,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养老市场活跃度。均为“人口负增长格局下的上海基础教育资源养老服务性配置”的可行之举。



计先华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倍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上海市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16日上午在区委党校隆重开幕。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郑益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收获良多,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2023年辉煌成绩和重点工作,2024年的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民生领域发展,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根植上海的创业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科技化”服务。



郑  婕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委员金色华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提案:关于促进家庭涉老化改造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的建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涉老化改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家庭涉老化改造是指通过对家庭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居住安全。然而目前政府托底的涉老化改造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市场化的涉老化改造方案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和不实用的问题。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改造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其实施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庞莉诺浙江省湖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提案:关于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议

根据湖州市2023年三县两区,针对2550名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显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为10.9%,其中痴呆患者约为4.3%,比例相对较高。针对认知障碍人士的照护需求,湖州通过床位建设补助和养老机构综合运营补贴政策等措施积极应对。相对现有的认知障碍人士的需求,这些努力仍显不足,迫切需要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提高认知障碍人士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此,庞莉诺代表建议,一是设施空间建设友好化。针对认知障碍人士方向感差、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受限等困难,从细节入手推进安全便捷街道、便利公共交通、绿色社交空间建设。二是支持网络建设友好化。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工作坊与研讨会的形式,普及公众对认知障碍的认识,减少偏见。还可以引进和整合各类专业资源和支持服务性资源,为认知障碍人士提供全面的评估、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以及咨询、辅导等互助和志愿服务。三是环境建设友好化。倡导包容和平等的理念,组织适合认知障碍人士参与的活动,鼓励所有社区成员参与;与当地企业与组织合作,共创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四是做好规划与运行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及社区紧密合作。相互之间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定期收集认知障碍人士及其家庭反馈,以此不断改进。同时实施持续评估与完善系统,根据建设有效性与社区需求进行调整,定期审查建设的成效,确保目标实现与持续改进。


高宇翔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江苏颐乐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提案:通过民政老年数据精准引导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计划的提案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加装电梯是其中一项关键举措。为了统筹协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标准和规范,形成多方合作机制,并加强宣传和教育。同时,将民政排查老年群体数据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因素,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加装电梯的需求,合理分配改造资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居民的需求。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尤其是老年群体集中居住较多,行动不便居民较多的小区,更精准的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编辑、制作:熊立鹏、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