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养老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养老行业高层管理人员走进复旦求知问道
来源: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更新时间:2023-11-13阅读次数:

以下报道来源于中国老年报,作者:潘剑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重要力量,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高度重视养老人才队伍的培养,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新举措、新路径、新模式。

传道 授业 解惑

前不久,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开设的养老领域高层次研修项目——“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第一期·第一季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专家讲授、实地调研、现场教学、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教学活动,将养老人才带入了专业、系统、前沿的老龄学科知识殿堂。

1.webp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开班第一课,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讲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讲到没有年龄歧视的参与;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讲到国际经验与中国思考……

课堂上,复旦大学的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深权威教授吴玉韶、石磊、胡湛、罗力、郭秀艳等,以及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国外学者、优秀企业家,分别讲授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国人的家庭变迁”“老年心理前沿研究”“健康中国战略”“我国中长期宏观经济趋势和产业升级”“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日本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专题课程。

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九如城集团董事长谈义良,以九如城养老产业发展历程为案例,阐述了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并就打造学习型组织、建立护理员成长计划、推行“一周一省”工作制度等进行了阐释。在上海市红日璞华养老院,学员们深入了解其硬件标准化、软件品牌化的建设模式。红日康养集团董事长陈琦讲述了其创业史及连锁管理经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现场教学,互动场景都异常热烈,学员争先恐后提出问题,老师一一进行解疑释惑。

学习 实践 创新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以全局、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养老产业的内涵和发展前景”,学员孙陈说。2015年她与丈夫回到家乡创立了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其业务包括居家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社区综合服务等。

2.webp


“公司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切入到养老服务中,内容是政府采购项目。”孙陈说,“通过专家的讲授,我意识到先前的管理服务模式太单一,要建立宏观思维模式。下一步我们将以社区养老服务为基本盘,摸清各个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建立差异化闭环服务系统。”

合肥市健乐老年大学校长李静说:“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民办老年大学如何打破发展瓶颈;二是‘老年教育+养老服务’的路该怎么走;三是如何科学、有效地添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

李静表示,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学会运用全局的视角和辩证的思维来谋划老年大学的未来。

“回到岗位后,要着手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护理员技能培训制度。”苏州海霞港护理院理事长杨建荣谈及学习启发时说,“我们护理院大多数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对医疗、康复、照护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较高,这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护理院的硬件设施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取势 明道 优术

“‘问道’项目的课程分为三部分:取势,即依托老龄研究学科优势,专业性、系统性培养;明道,即明晰养老底层逻辑,夯实养老专业;优术,即对标养老标杆企业,提升专业经营能力。”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把这个项目办出质量,办成品牌。

3.webp


近年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紧紧围绕《“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所提出的“鼓励高校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加大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引才用人力度,为智慧健康养老、老龄科研、适老化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在教育理念创新、课程设计开发、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新成果,形成了多方联动、多元参与的高质量养老人才培养格局。

此次“问道”项目的招生信息发布后,社会反响强烈,通过资料审核、线上面试,最终录取40名学员。学员平均从事养老行业10年,最长的达20年,均担任养老机构高层管理职务,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2人。该项目为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