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入全新阶段。面对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供需不平衡问题,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或可成为解决问题的助力。
为此,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近日联合举办“短视频助力‘老有所学’”研讨会。来自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石景山老年大学、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参加,共同探讨老年教育的创新机制。
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玉韶做主题发言,对我国老年教育的未来做出建议和展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7亿,其中60-69低龄老人占55%。低龄老人的学历水平大幅提高,对学习需求和要求更高,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对此,吴玉韶提纲挈领地给出三点建议:
首先,老年教育应既“向近”又“向远”发展。吴玉韶认为,社区是老年教育的重要依托,“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符合老年人需求和期盼。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打造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尤其依托如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形式,实现低成本、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普惠成果。
其次,推动老年教育由低层次娱乐型向高层次赋能型转变。过去的老年教育多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老年大学课程也多以琴棋书画等娱乐型内容为主,层次相对较低,未来应向赋能老年人方向转变。何为“赋能”?吴玉韶给出具体阐释:“一方面加强积极老龄观教育,实现对老年人的思想赋能,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心态,找到老年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增加健康老龄化教育,实现健康赋能,帮助老年人解决‘想健康,却不知道如何健康’的问题;同时,还应重视低龄老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技能赋能,满足老年人发挥余热、再就业,继续参与社会的需求。”
再次,探索和推动老年教育的市场化。新时代的老年教育,需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鼓励和扩大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过去老年教育福利化的观念需要转变,市场化的老年教育前景可期。”
吴玉韶曾表示:“学习是未来最好的养老。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帮助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市场化、互联网化的老年教育十分必要。其中,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内容形式或可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老年教育、助力“老有所学”的新方式、新渠道。
文章来源:光明网